【分论坛】加强文化研究、推动社会发展 ——西江文化传承与传播论坛专家学者齐聚我校共绘蓝图

作者: 时间:2019-05-13

5月11日下午,西江文化传承与传播论坛会议在我校明理楼八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来自省内外不同地区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他们在四个分论坛,两个会议室内共襄盛举,擘画未来。

分论坛一

本论坛由安徽大学程波涛教授主持,暨南大学班弨教授进行评议。

在西江流域里一直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但是对于怎么利用好这些资源仍然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次论坛中,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孙正国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当前社会在转化神话故事资源时的现状和难题,他说:“就西江目前的传承发展而言,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传播符号,假使能找到这种符号,那么我相信我们的西江流域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引发了贺州学院李晓明教授对文化环境的思考,他指出了当前西江流域文化生态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并对他过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提出了解决方案。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林安宁副院长与本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邓玉莲在论题研究中分别提出了六堡文化中西江文化的多样性和对当前两广文化的发展状况的预想,并在会上表明了对研究工作的期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者加入到我们的研究队伍当中来。”

这一次的论坛是一次思想的启发,是为西江文化的研究而做贡献。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刘寒刚副教授在他的讲话中提到:“思想精神的发展在工作中至关重要,我们青年一代必须要牢记梧州精神的含义,将自己对梧州精神的正确理解贯彻到实践中去。”

来自暨南大学的班弨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最后总结,他说:“虽然我们这一次的会议只是局部地区的会议,但是它对我们的西江流域的发展却有重大的意义。相信在未来,我们的西江文化研究院会做得更好、更强。”

分论坛二

在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林安宁副院长主持,贺州学院李晓明教授评议的分论坛二中,来自贺州学院的刘永红教授为我们讲述了韩朋古记在岭南的传播历史。

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副主任陆睿在有关西江流域明清碑刻文献述略的发言中提到,“西江流域的碑刻文献可以对文化传承中的小瑕疵进行补充,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内容。我想在这里呼吁大家多给予西江流域的碑刻文献一些关注。”

梧州日报社高级编辑邱洁玲在论坛中指出,“谢沭关古道是潇贺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卡,是广西文化的第一个节点,同时也是西江文化的一个承接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语言从本土到世界的问题,暨南大学班弨教授表示:“语言是我们可以传之永远的宝贵的财富。从本土走向世界,就是要利用我们的语言资源。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开发出的文化产品可以衍化出很多文化传播的工作,如果能够将这个模式推广到我们学生的文创项目中去,这将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道路。”

点评环节中,李晓明教授对于上述的论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班弨教授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非常赞成!我们作为学者一定要有国家安全意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讲的是一个语言的安全。做学者一定要有远见,把视野打开,我们人一辈子也就三万多天,活一天就少一天,我们做的事要对得起民族,对得起历史。”

分论坛三

本论坛由广西师范大学覃琮博士后主持,楚雄师范学院陈永香教授参与点评。

专家、学者们在这次会议上对国内外文化进行探讨,并在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现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办法。

广西民族大学张景霓教授以韩国的中文教育情况为主题,讲述了汉语在韩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汉语在韩国蓬勃发展的前景。她指出:“现在学习汉语的韩国人越来越多,但是这也相应地对韩国的中文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殷鹰分析了赴法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个案,她表示,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部门和国际教育教学部门应当重视传授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阮鸿璜博士就康僧会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佛教传播事迹,提出了“民间文化交往需要加强联系,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观点。

贺州学院陈才佳教授、刘保全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高飞就国内的文化发展的情况,总结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对于中国文化名城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高飞博士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传播模型并非是单一依据媒介实现,而是把历史名城本身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贸易等细分指标也应纳入中国文化历史名城的保护工作。”刘保全硕士表示:“关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我希望通过发展非遗手工和乡村文创,开展乡村旅游和非遗体验经济,从而促进非遗产业的崛起。”

分论坛四

本论坛由梧州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教师何湘君主持,广西民族大学张景霓教授参与点评。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后覃琮指出,要找出民俗文化的整体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特质,获得对口传史诗活态传承的规律性的把握。广西师范大学潘云峰研究员根据自身研究补充:“政府的协调、重视民众实践性的发挥和利用社会整合的功能,是完成现代转型、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关键。”

梧州学院苏文龙研究员表示,对于下俚歌与其他传统民俗文化,在传承时不应当不顾本质的搞“创新”,要更重视它原有的历史价值。

安徽大学程波涛教授就保护民俗民居及其审美特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研究与其有共通点的楚雄师范学院陈永香教授表示,在边疆民族地区城市文化的建设中,既要兼顾民族性、地方性,更要重视多元性和包容性,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性的认同建构。

贺州学院吴声军博士细谈了平桂瑶族的婚姻模式,着重点出了其中存在的“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

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了不同民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定解决方案,并对民俗文化的未来发展秉持着积极的态度。

西江文化是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交汇而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有着显著的文化身份特点。专家、学者们在梧州学院共同探讨西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大计,为西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贡献智慧,对于西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汪琳、梁其应、傅至梅、陈灿 图片:姜楠、韦莹莹、杨显兴 审核:谢奋]


17352

现场照片





专家学者们发言








版权所有: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774-5820253  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