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奔校长在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三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党委宣传部(桔灯网)

杨奔校长在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三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类型:xcb 来源: 点击次数:

完善治理体系  加快内涵发展 全面推进特色鲜明

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梧州学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三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工作报告

校长   杨奔

(2019年1月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大会的安排,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学校第二届教代会以来六年的工作;第二部分,结合形势任务,报告学校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的各位教职工提出意见。

   一、六年来学校工作回顾

   2012年5月,学校召开了第二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一次会议,至今已经六年。六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六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九项工作:

  (一)抓好顶层设计,为学校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六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在顺利完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梧州大学谋好篇,布好局。“梧大梦”写进梧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梧州市“十三五”规划。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描绘学校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蓝图,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学校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推进综合改革,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六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依法治校,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学校发展活力,通过建章立制,加快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2014年设立二级学院的基础上,2018年,开展了学校升本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层机构改革。通过中层机构设置调整,增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发展规划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审计处、校友工作办公室等管理机构。调整优化设置11个二级学院,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并落实二级学院在资源配置、经费预算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制定实施《梧州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强化绩效管理和岗位考核,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开局顺利。主动适应自治区职称评审权限下放的新形势,建立了自主组织高校系列职称评审的工作机制,出台相关制度,组建评审机构,并顺利完成2018年高校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自主评审工作。

   建章立规工作取得标志性成果。制定并获准公布《梧州学院章程》。制定出台《梧州学院党委工作规则(试行)》《梧州学院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试行)》《梧州学院二级学院议事规则》(试行)和《梧州学院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工作制度。通过建章立规,进一步厘清学校内部治理的关系以及学校与外部的关系,构建师生的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行政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结合开展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和创建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高校活动,完成学校管理制度“废改立”500多项,提出规范办事程序120项、下放权限70项、改进服务141项、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97个,职能部门的办事程序得到优化,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创新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六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主动适应国家引导地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快转型发展,为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取得了可喜成果,学校被列为全区整体转型试点高校。

   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数46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这六年来,新增本科专业19个,其中茶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8个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高的新专业,进一步优化学校的专业结构。

   育人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成立“政校企”合作联盟,凝练校中厂、厂中校等6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微软IT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校“众创空间”成为广西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并成功入选广西唯一一家文化部2017年度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名单。我校与市发改委合作共建“梧州市双创空间城”,与梧州市高新工业园区共建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2015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到校考察调研时,对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教学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六年来,获评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全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5项;在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三等奖4个,取得历年最好成绩。学校获得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立项113项。

   学生学科竞赛连创佳绩。我校学生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0多项,其中一等奖13项。

   招生就业成绩喜人。普高招生质量不断提升。六年来,录取普通本专科学生28317人,在校生人数增长了42.47 %,一次投档录取完成率稳步上升。继续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录取成人教育本专科新生13881名,短期培训5086名学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0973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8年为92.64%,557名毕业生入选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毕业生读研深造人数不断增加,考上研究生132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通过。2013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随后又接受了合格评估专家回访检查,均顺利获得通过。学校办学实现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即办学层次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学校影响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8广西区内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校名列第13位,全国排名570位,量级排名为1星级,获评区域知名大学。

   (四)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

   六年来,我们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为引领,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求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增强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扎实推进。学校被列为广西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与区内外7所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研究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入选广西一流培育学科,实现了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学科建设突破的目标。

   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获批2个省级工程中心。“广西智能显微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并通过建设期验收。“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成为我校第二个省级工程中心,由学校牵头以该中心申报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中心,目前已通过自治区发改委层面答辩,纳入上报范围。先后建成了图像处理与智能信息系统、宝石设计与检测和行业软件技术等3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建成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建成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学校1个团队入选第一批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这些科研平台和团队,对我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形成了有力的支撑。我校教师在中文核心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5部。

   科研项目申报取得重大突破。科研项目累计获得630多项,其中,国家基金20项,比2012年时增加了18项。学校主持申报的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光学显微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立项资助,资助经费1300万元,这是学校首次获得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也是在广西区内同类高校中率先获得此类项目立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科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

   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研经费总量达到9200多万元。其中,2018年科研平台及科研经费收入总量约32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32% 。科研成果转化或应用项目10多项,直接服务西江航运、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网络安全和政府决策咨询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累计年创造经济社会效益达10亿元以上。

  (五)坚持人才强校,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六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才为支撑,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专业、年龄和能力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人才引培取得突破。六年来,共引培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的教师数量实现了翻番,分别比2012年时增加了66人和30人,达到77人和53人。在二级教授、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方面取得了突破。学校先后实施“教授培养工程”“博士培养计划”“中青年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7项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名,高等学校千名中青骨干教师6名,“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14名,“广西高校优秀教师出国留学项目”资助人选8名,广西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项目43名,“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人选17名,“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培养对象12名,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十百”层次培养对象3名,“广西高层次紧缺人才赴美中期培训见习项目”资助人选、梧州市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各1名。

   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经过学校积极争取,梧州市委、市政府同意我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全面享受《梧州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待遇。同时,学校明确,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同时享受梧州市和学校的“叠加”待遇。

   (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化育人成果丰硕

   六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培育特色文化,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

   校园文化成果丰硕。学校先后建成校史馆、梧州元丰监钱币文化博物馆和西江流域契约文书陈列馆、网球中心、全媒体中心等体育文化设施。确定了学校校歌(代)、校风和部分道路、建筑物、景点的命名,梧院版《南山南》在校园和校友中广为传唱,学校新闻网被评为广西高校“十佳新闻网站”。学校报送的节目连续三届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组织奖,其中,全国二等奖3项,广西一等奖6项。2018年,选送的获奖舞蹈作品《走呦走呦》在东方卫视展播。

   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学校被评为自治区和谐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1名学生入围中央文明办举办的中国“好人榜”评选提名,2名教师被评为“梧州好老师”。

   校园安全稳定。举办多场防恐反恐演练,加大防治艾滋病、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抵制校园不良网贷、交通安全和禁毒宣传教育力度,获评为全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先进学校。六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校园安全稳定。

   成功举办校庆活动。成功举办学校升本10周年暨办学111周年、举办高等教育31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总结办学经验,凝聚了学校发展新动力。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六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六年来,新增教学行政用房3822.68 平方米。梧州市网球中心、光华学生宿舍建成使用,科技大楼、梧州市教师公租房完成封顶并已进入装修阶段,完成原师范学校校区搬迁。完成北片区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新增校园面积340亩,北片区学生宿舍等项目建设的设计招标工作已经启动。

   一批民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实施每年为师生办10件实事工程。校园门禁系统建设、校园道路工程、篮球场改造、校园直饮水项目、学生宿舍空调安装、校园一卡通安装、体育馆舞台改造工程、辅导员之家、校园快递派送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新田径运动场的建成,使曾经让学生断了体育锻炼念想的“最烂田径场”面貌一新!与此同时,全力推进教职工限价商品房建设,有望2019年上半年实现复工。

   美丽校园、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学校不断加大对学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投入,成片种植了桂花林、桃花林,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学校先后被评为广西森林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图书、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新增图书38万多册,新增订电子信息数据库3个。改造或新建实验实训室47个。

   财务收入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总值不断上升。财务总收入从2012年的19,844.71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5,502.66万元,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新增了亚行项目贷款,成立了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融资方式取得突破。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从2012年的11,989.38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3,352.88万元。

   教职工人均年收入年均增长21.48%,实现了翻番。其中在编人员人均年收入年均增长21.47%,非在编人员人均年收入年均增长17.4%,基本保持同步。

   (八)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六年来,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范围不断拓宽,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学生生源国扩展到17个国家,生源国从东南亚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职工出国(境)访问、访学、参会、参展、攻读学位人数共计83人次,学生出国(境)学习、实习等共计148人次。三个专业实现了全英授课的模式,聘请了专业外教,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

   (九)坚持从严治党,学校发展保障有力

   六年来,我们坚持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水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新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理论武装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和载体,与红旗出版社联合举办红旗大讲坛,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学校入选广西高校理论学习示范建设学校。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务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开展“书记有约”“校长下午茶”活动,搭建与学生交流新平台。成立易班工作室,强化网络育人功能。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稳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共录用31名辅导员,学校入选全区“三全育人”示范高校建设单位。制定系列管理制度,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学校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做法在全区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组织工作多措并举,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落实了党员院长(主持工作副院长)兼任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配备了7名学校和二级党组织组织员。完成中层机构领导班子换届和中层干部、科级调整聘任工作,干部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和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抓好全区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和对口帮扶工作,科技扶贫成绩突出。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校园政治生态清明。2016年,学校接受自治区党委政治巡视,巡视组反馈的16个问题和1个建议,已全部完成整改。完善监督体系,在全校二级党委设置二级纪委,并配备了二级纪委书记。深入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回头看”工作和反腐败问题专项工作,立案查处案件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人。

   统战群团工作不断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出现新气象。学校注重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切实加强宗教和民族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群众组织的活力,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

   同志们,学校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六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六年。是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员工努力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所有关心支持梧州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六年的工作,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科研用房、学生宿舍紧缺,北片区建设和教职工限价商品房建设进展缓慢;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和奖项短缺,国家级资金项目总量偏少;学校综合改革整体推进较慢,体制机制活力不够;有的干部执行力不强,担当精神不够;有的干部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有的干部职工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进取精神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敢于面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学校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近期国家相继出台了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多个纲领性文件,为学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遵循。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要紧扣“一流学科建设与内涵式发展”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内涵建设,积极把握机遇,努力在高等教育新一轮格局调整中占有先机。

   今后五年,是广西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的关键时期。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文件,对深化新时代我区高等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梧州市正按照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努力在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中实现新的跨越。梧州学院作为梧州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必须与广西、梧州的新发展同向同行,主动融入,在实现富民强桂、富民强梧新跨越的历史进程中,更加主动谋划,更加积极作为,更加扎实推进,作出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也是我校奠定特色鲜明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新格局、实现重点领域显著突破的关键阶段。按照学校在“十三五”规划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前后,我们要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未来五年,我们既要奋力实现“十三五”事业发展目标,基本形成高水平大学办学体系,主要办学指标达到更名大学的要求,有若干骨干学科和专业群在区内同类高校中处于前列地位;又要乘势开启“十四五”事业发展新篇章,进一步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成在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中具有示范性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在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立足广西和梧州、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斗志、更踏实的作风,更好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加快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依法治校,努力实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保障”“三破解”“四翻番”“五提升”“九突破”奋斗目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地方高校先进行列,努力为广大师生打造更高的成长、成才平台,提供更好的生活待遇,建设更优的学习、工作环境,让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

   今后五年我们着重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坚持改革活校,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有序推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增加学校岗位总量,在此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岗位设置和聘任。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建立校内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让各类型岗位的人才能够合理流动。进一步调整校内分配格局,规范人员聘用,激发内部活力,积极向梧州市、自治区编办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二级学院在资源配置、经费预算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优化审批程序,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二级学院的主观能动性和办学积极性。

   深化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挖掘社会资金潜力,用好现有亚行贷款,努力实现世行贷款新突破。创新校内创收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激活创收动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作用,拓宽社会融资渠道 。

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机制,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所有教师都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教师回归教学。

   推进后勤服务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施水电管理、物业管理、饮食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校园环境管理改革,提高学校后勤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加大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力度,将开源节流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快整体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育人为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抓好审核评估。围绕2019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教学管理、培养方案、质量检查等方面深入分析查找问题,针对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逐一抓好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加快整体转型,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新突破。加快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内涵式发展。启动“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试点一批工科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特色专业培育,确保广西高校特色专业数达到10个以上。强化问题导向,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按《国标》要求,把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特色育人、“新工科”等现代教育元素融入培养方案,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深化考试评价改革,改进教学实践和毕业设计,强化课堂教学对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精心组织自治区以上教学成果申报工作,争取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健全协同育人体系。进一步整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IT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设,全面推进梧州市众创空间建设,力争学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充分发挥“政校企”联盟的作用,努力在管理机制建设、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型师资培养、应用型科研成果培育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学校的特色。

   扩大办学规模,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继续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扩大继续教育办学规模,做大做强非学历教育,争取每年培训学员人数700人以上。

   (三)凝练学科特色,提升科研服务水平

   坚持特色立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特色凝练,学科建设要上新台阶。凝炼学科特色,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围绕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找准与梧州市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及广西“14+4”千亿元产业群的切合点,努力使若干骨干学科跻身区内一流。抓好信息与通信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新增广西重点学科2-3个。

   突出工作重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要有新突破。在协同推进学校整体条件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资源,重点抓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力争在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授权点申报时,达到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授权点审核基本条件。

   落实工作责任,科研经费总量和项目申报要有新突破。完善科研业绩考评制度,实施高层次平台、重大项目、标志性成果培育计划。改进项目申报机制,加强项目申报指导服务。五年内科研经费总量、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比过去五年实现翻一番,实现自治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自治区级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争取获得自治区重大招标课题2项以上,自治区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以上。

   把握发力方向,科研平台建设要有新突破。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谋划各类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加大对学校现有优势学科的培植,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制造、人工宝石等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的建设。争取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实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推动内联外合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要有新突破。出台有力措施,支持鼓励教师“内联外合”组建优势科研团队,集中资源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承担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研团队在一些领域形成技术服务特色和优势,形成2—3个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科研成果转化要有新进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技术转移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梧州地方企业深度融合,通过校企项目的联合攻关和科技开发,促进成果更好地转移转化,进一步推动学校现有科技成果向地方重点企业、园区和支柱产业转化。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高新区支柱产业发展,探索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校企共建重点实验室。

  (四)加强引培力度,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坚持人才强校,激活人才管理机制,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以更扎实有效的举措,补足人才短板,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继续实施人才引培工程,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刚性引进为主,柔性引进为辅,尝试实行项目合同引进方式,重点引进能够支撑硕士授权单位相关的学科建设的人才。继续实施博士培养工程和教授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程,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加大对教师参与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实施创新创业导师培养工程,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结合教授培养工程的实施,推动“传帮带”工作的落实。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柔性引进具有海外教育或研究经历的学术骨干和外籍专业教师,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做好孔子学院教师、优秀教师出国留学等项目选派,邀请海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通过实施人才引培工程,五年后全校具有正高职称教师达到100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80人以上,培养和引进具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的高端人才3人以上,实现全校专任教师中拥有正高级职称人数、具有博士学位人数比 2017 年分别翻一番,建成广西人才小高地。

   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提升人才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培养、考核、使用、流动、激励机制,营造大人才工作的格局。以实施人事制度综合改革为契机,推进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将人才培养和引进成效作为二级学院重要的绩效观测点,将人才短缺的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开通新引进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常委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想方设法为人才的成长排忧解难,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的杠杆作用,通过调整岗位聘任条件和职称评审条件,进一步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五)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要以创建全区依法治校示范高校为载体,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规则》(试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试行),修改完善《梧州学院章程》,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把方向、谋全局、管大事,统一领导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校长依法依规独立负责的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落实完成。

   加快各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根据高校“放管服”改革的新形势,组织对学校现行规章制度再次进行全面清理,及时废止一批过时的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建立学校有关的规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法律事务、民族宗教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拓宽民主管理途径。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2019年,组建学校校园规划、发展规划、人事、编制、基建、预算等专门咨询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学校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加强信访和党务、校务公开工作,进一步畅通社会和广大师生与学校沟通的渠道,主动接受监督。

  (六)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要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载体,坚持文化育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员工文明素质,建设有“人情味儿”的校园,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建成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宝石文化博物馆、创新创业文化长廊,增建一批学生体育活动场所,完成学校田径场主席台改造、校史馆改建工程,完善学校全媒体中心功能,完善校园公共场所景点布局,优化教学场所文化育人功能。

   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围绕进一步发挥学校的文化引领和传承功能充分发挥学校的地域优势,精心培育西江历史文化、宝石文化、六堡茶文化、创业文化、大学生社团文化、校友文化等品牌项目。加强校园文艺队伍建设,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文明示范岗创建和文明标兵评选活动,全面推行学校服务窗口办事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力争用1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部分窗口部门和工作人员存在的办事难、报帐难、落实难等突出问题,力争成功申报全国文明校园。

   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能力建设,增加学校消防投入,完善消防设施;加强校园车辆管理,预防网络诈骗,完善校园矛盾风险化解机制,确保学校政治安全。

  (七)加强国内、国际教育合作,实现开放办学新突破

   坚持开放办学,树立开放办学理念,拓展开放办学空间,创新开放办学机制,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加强国内高校对口帮扶。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积极响应国家“留学中国计划”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战略部署,大力开展国际学生学历教育,力争今后五年招收国际生人数每年增加150人以上,在校国际生规模达800人以上。进一步加强与欧美国家高校联系,为我校师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与科研合作搭建新平台。

   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以项目为抓手,二级学院为主体,学校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分工合作、协调联动的国际化工作机制,将国际交流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与对口帮扶高校的协作。进一步健全广西大学对口帮扶我校的工作机制,依托广西大学的办学资源,开展深度帮扶合作,提升我校办学水平。

   (八)关注民生福祉,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让全体师生员工共享发展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基础设施攻坚指挥部和督查组作用,打赢基础设施攻坚战。加快科技大楼后期装修,争取2019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启动文科楼建设。全面启动北片区建设,建成留学生公寓等一批项目,改造升级校园给排水系统、电力通信系统和旧实验楼,完善校内建筑消防设施,完成紫竹校区征地拆迁工作,储备一批前期项目。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住房困难、教学科研用房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突出问题,争取在3年内将全部在校生安排到校区内住宿。必须实现教职工限价商品房尽快复工,并在2020年上半年建成交付使用。

   更好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落实精准资助、精准帮扶政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倡健康生活。健全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实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区域不断拓展,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推进美好校园建设。启动若干个校园特色绿化景点建设,全面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水平,力争申报国家森林学校成功。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和图书馆建设,优化图书资源配置,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实现每年新增图书8万册。继续开展为师生办实事工作,完成学校中心广场改建工程,建成学生事务办理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离退休教工活动中心和独秀书屋。

   实现教职工逐年增收。逐年进一步强化开源节流,增加各类学历生招生人数,努力扩大学校事业发展收入总量。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建立工资稳步增长机制,实现教职工年收入的平均增幅高于过去六年的平均水平。

   (九)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凝聚强大的发展动力

   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进全区“三全育人”示范高校建设为载体,对标配足配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辅导员成长激励机制,稳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网络、报告会、研讨会、学术论坛和课堂教学管理,着力解决部分二级网站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加强校内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推进与梧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充分发挥全媒体作用,加强舆论宣传,讲好梧院故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梧州精神。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全面实施党支部建设“强基固本”工程,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基层党组织“创优争星”工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工程和党建带团建,打造党建工作特色。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事创业执行力。继续做好干部调整选拔和优秀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为讲政治,有能力,想干事,敢担当、能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更好、更高的事业发展平台。继续做好全区农村扶贫工作队长和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和对口帮扶工作,鼓励干部在扶贫攻坚实践中锻炼成长。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切实做好自治区党委新一轮巡视工作和校内巡察工作,加强法纪宣传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对基建、招标采购、招生录取、科研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校园风清气正。

   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增进校园和谐。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工会和共青团改革,增强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进一步完善离退休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的作用。

   各位代表,这次会议是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教代会,让我们乘着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东风,凝心聚力再出发,共创梧院新辉煌,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学校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下一条:共青团梧州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关闭

版权所有  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0774-5823936 E-mail:wzxyxcb@163.com

后台登录